1 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的出现始于70 年代, 就其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数字形式呈现的连续出版物。在这种定义下,电子期刊包括存储在DIALOG、BRS 等联机数据库中或存储于磁带、磁盘、CD - ROM数据库中的已有纸张载体杂志的电子版本, 或者是仅在网络上出版发行的电子学术刊物和电子论坛、邮件列表、时事通讯等。据估计, 目前世界上电子期刊至少有数千种, 其中有的是全文, 有的只提供目次或文摘。
众所周知, 电子期刊具有存储量大、传播快捷、交流灵活、存取方便等优点, 同时还具有易保存、体积小、易检索等优势。目前, 期刊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了解最新信息和全面检索的需求。
2 网络电子期刊
网络电子期刊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它以联机操作输入与输出情报为基本方式, 以计算机中心文献库为杂志的存在形式, 是一种在国际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数字化的连续出版物。网络电子期刊的作者、编者、评论者、读者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直接对话,使传统的单向信息流通方式转变成一种带有显著的交互性特征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网络电子期刊的编辑、存贮、传递、检索与服务等项工作融合在一起, 都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上进行, 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最快捷的特色使期刊编辑流程成为极具开放性的人际传播。
网络电子期刊是期刊演变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但它同时也恢复了原始期刊的雏形——科学沙龙的优点, 并克服了其缺点。网络期刊的发展, 扩大了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 为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3 网络电子期刊的特点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相比是期刊载体形态的一次飞跃, 而网络电子期刊除了具备普通电子期刊的特点外, 又多了许多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 网络电子期刊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这一时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从出版到读者获得文献周期短。许多杂志在出版前或出版当天就可以从网上获得电子版的文章, 而通过邮政途径获得期刊往往会推迟几周到几个月, 再经过图书馆的登录、打号等工作环节到上架, 直至读者手中又会耽搁一段时间。即便是光盘版的电子期刊,也需经过数据库更新, 并通过邮政途径获得光盘, 同样会产生时滞。其二, 网络电子期刊的时效性更体现在它的审查制度和出版周期上。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 从寄出原稿到文章被刊载, 往往要经过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的审查、编辑等过程。在网络环境下, 作者可通过磁盘或电子邮件投稿, 经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文件后存入稿件库, 编辑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编校, 并上传到网上, 省去了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 整个过程一星期足矣。因此, 出版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季刊、双月刊、月刊缩减为半月刊、周刊甚至周三刊。
其次, 网络电子期刊具有多向交互性。作者、编者、评论者、读者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直接对话。在审稿过程中, 编辑一方面随时可与作者通过网上交谈, 对稿件有疑问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与作者商榷,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 编辑可利用网上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读者阅读文章后, 还可经电子公告板或电子邮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或直接与作者进行交流, 提出疑义或表示赞同。
再次, 网络电子期刊具有便捷的检索途径。在传统的方式下, 人们检索期刊往往先通过书本式目录或光盘数据库查到题录, 再根据题录信息查找原文。虽然现在已有全文版的光盘数据库存在, 但要购买全套光盘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网络电子期刊的检索很方便, 除了有各类搜索引擎(如yahoo 、sohu、sina 等) 外, 网上的许多信息是经过分类排序的,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期刊网站(如CNKI的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中心等) , 并且《电脑报》、《群众》、《人民日报》、《情报学报》等几百种报刊已上网, 因特网上还拥有600 多个大型互联网图书馆。用户不仅检索所需文献极为方便, 要获取文献或其中一部分也只需下载到本地终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