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电子杂志,书籍设计,标志设计,书籍包装,包装设计
时至今日.书籍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众多书籍,风格各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书籍设计在一本书中价值的比重大增,已成为书的第二文化主体。
书籍设计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认可
作家的认可尤为重要。著名作家冯骥才书籍设计以崇高地位:“一个书籍装帧家决不只为书包装,他们从事的是一种独立和尊贵的艺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把装帧艺术视为神圣,锲舍地追求,永无间断地再创造,并且和任何严肃艺术的本质一样:用美来升华生命。”青年作家苏童在赠书上写道:“联袂造书,珠联璧合.”把设计提高到与文稿并列的地位。作品是作家和设计者共同孕育的“精神之子”. 作家完成他的内容(灵魂),设计者赋予他形式(容颜).为了自己的作品有个好的容颜,有的作家宁可不计稿酬而选择设计品位高的出版社;有的作家放弃国家一级出版社而到地方出版社出书;更有作家重金聘请名家设计。这几乎形成了一种风尚:书籍设计已成为一本书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作者某种身份的象征。
出版发行者也非常重视封面设计.大大小小的图书征订会往往成了封面的竞争,尤其是同类题材的书.许多书商还没有看到书的内容,仅见封面就决定订数。一位资深出版工作者称:“封面是图书发行的生命线。”
读者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位读者在《文汇读书周报》刊文中写道:“说真的,苏童作品我大多读过,他的文集是否要购买还需考虑考虑。可是这样出色、动人的装帧,一下子又抓住了我,让我摩娑、赏玩。”正是一大批审美消费公众的厚爱,提高了设计的身价和地位。
舆论界对书籍设计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报刊电视介绍书籍设计艺术和设计家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对设计在一本书中的价值也予以肯定.江苏一家报纸认为,《苏童文集》(江苏文艺版)获“全国最佳畅销书奖”“与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不无关系。”文学评论家王干的话也许更耐人寻味,他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读者看书看报看杂志不光看内容,同时还要看封面插图,看版式设计……设计已成了“文化消费”的重要对象。
作家、出版发行者、读者、舆论界对设计价值的认可,使我们相信,书籍设计作为书的第二文化主体的命题已经可以提高。
“第二文化主体”的本质是书籍设计的本体美
书籍设计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主体”,就在于它本身有值得读者欣赏玩味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第二文化主体”的本质是书籍设计的本体美。
设计的本体美应分两部分:一是构思创意之美,一是视觉创意之美。构思创意之美出于对书稿的独特理解,独有的视角,选择独到的形象物,以巧妙的构思处理飞表现书稿的精神内涵.鲁迅先生对其《坟》的设计提出“尸要和 '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先生自己设计的扉页图案中有猫头鹰等图形。这里象征意主极深:鲁迅喜欢猫头鹰,用“正人君子”讨厌的猫头鹰自喻。设计《坟》不画坟而画猫头鹰,体现了鲁迅不愿意把设计变成简单的图解,而是给了一全新而又十分贴切、巧妙、喻意极深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构思创意之美。这是一种富含文学意蕴的美。
设计的本体美在视觉创意之美中体现得更为充分。设计美自身的价值可使之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同时也强化了设计作为第二文化主体的地位。吕敬人先生设计的《黑与白》,不单封面封底设计新颖别致,正文设计也极富特色;袋鼠在每页跳跃,地域特点极为鲜明;而黑白图案组成的边框极富特色.象征澳洲土著黑人与白人殖民者文化冲突的主题。黑白图案边框造成三面切口也呈现黑白相间的图案,这令入耳目一新的图案又与书的内涵非常贴切统一,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设计美的魅力使书籍更添异彩,大受读者欢迎,充分显示了设计作为文化主体的地位。
书籍设计升格为书的第二文化主体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任何艺术,最初都是附丽于实用的。受到人们爱美天性的驱使,制做者和使用者都希望把它做得好看一些,渐渐地,进入较普遍而自觉地追求艺术本体美的时期,它的审美功能就越来越强,审美价值所占的比重就越来越大,成为文化主体,有些还成为独立的艺术晶。艺术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书法.原先是实用表义的,如甲骨文的占㈠己事,金文的称扬祖先等等,经过一代代的演变发展,历代的书家不断“加之以玄妙”(即书法美),其艺术欣赏功能越来越受重视,成为文化主体,而实用表义功能则相形减弱,最终形成独立的书法艺术。又如服饰,开始御寒蔽体的实用功能渐渐减弱,而设计美(款式、材质、色彩、图案等)却日见其强,成为 “服饰艺术”。发展至今,名牌服饰已成为身份的象征。建筑艺术、家具艺术等等均概莫能外。
艺术史家格罗塞的比喻很有意思,“装潢在发达的初期只有一种次要的艺术性质.悦目的形式只是依附于实际的重要状态上的,正像一颗藤子的卷须附着于大树枝干一样。可是后来藤子的稠密绿叶和花朵掩蔽住了。……同时次要的装潢也渐渐失去原来的意义而发展到纯粹的美的形式中去了。”
书籍设计亦然。最初封面主要用来保护书芯、辨识书籍,侧重实用性,虽然也有审美性,但毕竟微弱次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经过多少代设计者的努力,其审美功能拓展升华,而实用功能相形之下减弱,逐渐成为供读者摩娑赏玩的第二文化主体。
“爱美之心是人类的天性,由实用而浸乎竞美,是历史流向之必然。”这是一个规律。
书籍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包装,它是书的“形象”,不像一般实用晶的包装都要扔掉。书籍设计是不能扔掉的,没有设计就没有书籍。书作为一个整体,书稿内容是最重要的文化主体,故称之为第一文化主体,而书籍设计则成为第二文化主体。书籍设计本来是为书稿服务的,设计者是为作者服务的。过去搞书籍装帧常为“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叹息。其实,书籍设计同时也是“为自己做嫁衣裳”。只要你的设计有足够的审美含量,值得读者摩娑欣赏,设计自然也能成为一个被欣赏的文化主体。设计者也在设计中显示自己的价值。好比罗丹表现巴尔扎克而为其塑像,同时也表现了罗丹自己。张守义先生曾说过。装帧艺术家是“与作家同台演戏”,已经把设计放到了第二文化主体的位置。
标签:电子杂志,书籍设计,标志设计,书籍包装,包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