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迅猛发展,企业营销迅速走上国际化道路,普通的广告形式已经无法打动身陷“广告疲劳”的受众们,受众对广告本身产生反感情绪,八十年代一个标王广告可以让小品牌一夜成名,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再好的广告也难让消费者瞬间接受。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们开始一掷千金地投入更多的广告,甚至采用“强迫式”的推送手法——某羊绒制品公司就因强推受众所不接受的广告而沦为笑柄。这种稍显盲目做法引发了更大的营销困境:受众从反感广告到抵制广告。
当大众传播的方式受到了质疑,无法应对受众需求的时候,传播方式亟待改变,创新成为当务之急。这个时候,行为广告浮出水面,它兼具广告和行为艺术的特点,用人的行为的开创了新的营销宣传方式,对人们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第一:行为广告应运而生
英国人GillianDoyle在《理解传媒经济学》中写道:“随着观众的减少,广告商不得不(在主流频道上以通货膨胀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广告时段去吸引它们所需数量的观众。”
这句话深刻描画了传统广告所面临的投放和回馈的悖论,同时也揭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广告营销环境中,成本与效果不对等的局面。营销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一切广告形式,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
身体行为是引导受众关注度的主要构成元素。行为广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吸引眼球的能力。传统广告之所以“传统”,行为广告之所以“新奇”,就体现在这一点上。当一个从未见过的、非常有趣味性的传播方式出现在受众眼前时,受众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回避而是去“猎奇”,这样就会把受众对广告的参与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行为广告对企业主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它能够促成这个转变的形成。
在我们眼球和耳朵被电视台、广播节目、报刊杂志、直邮彩页,还有为数众多的网站、以及基于液晶技术上的各式新型广告牌包围的今天,企业主们可以想象一种情况,受众不再厌烦广告,不再无视广告,而是把它当作一件新奇的事物去看待、去了解、去口口传播,这样的传播态势是会令人震惊的。
根据笔者对现有广告形式的了解,行为广告是可以达到这种传播效果的。
第二:行为广告的优势。
人人都有身体,人人都有创意,人人都有表现欲,所以人人都可以参与行为广告。
行为创意活动范畴下的行为广告是一种非常态的广告形式,与电视、报纸、广播的广告形式不同,行为广告既不用购买时间又不用购买空间,更不需要什么难以寻求的设备。只要有个好的创意,然后找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可以方便地操作,不限时间和地点,具有方便、有效的传播性,并且能够带来创意上的突破。
因为行为广告本身制作便捷、成本低廉、亲和力强等其他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门槛非常之低,易于引发公众的创作积极性。在一定量奖金的驱使下,必然可以造成全民参与的势头。据笔者了解,自北大青鸟杯“尖叫2008”首届中国行为广告创意大赛开赛以来,已经有很多团体和个人积极报名参与进来,在这些人们“自己定制”的行为广告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开赛20天以来,活动及广告作品的有效点击率已经超过324万,可见受众对这种广告形式的认同度也是很高的。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有了创意,广告才有了存在的实质性价值,才能调动顾客或感性或理性的需求。多元化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争相用艺术的方式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表达,然后将这种表达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此背景下而生的行为广告,将广告诉诸于新的载体,是有可能为突破创意瓶颈带来契机的。
第三:行为广告的营销特质。
受众其实并不会反感广告,他们只是反感他们不需要、不喜欢的广告。现下,消费者不断成熟,他们的需求开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每一个消费者都会向产品提出独一无二的要求。
卖方都清楚,无论什么时候,营销过程的焦点都是顾客,营销战略实现的前提就是造就卖方和买方的互动环境,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
行为广告以一种更为人性化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来诠释传播,将“人”作为本体投入到广告中,再借这个本体与其他各个本体沟通,继而推动传播范围,宣扬企业理念。
行为广告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更易被受众所接受,加之其互动性的特质,较传统广告而言,它可以更有效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关系,建立起企业的公信力,使品牌深入人心,当然这一切都是隐性的。
企业应该认识这种趋势,淘汰以往“一掷千金向媒体”的传播策略。因为把握行为广告这个契机,可以给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