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咨询
- 0535-6398670
- 13964543739
- remry@126.com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传统、道德、法律和艺术的综合体,是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冲击下,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其优秀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将传统的文化理念与现代的设计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寻求中国包装设计的风格与特征,明确其发展方向。
1、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先人留下了博大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与西方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同组成了人类文明的两大主干体系。
西方受古希腊原子论的影响,擅长理性的分析演绎、排列组合,讲究个体性,间断性,所以他们的绘画运用几何学的焦点透视,追求 真实的再现。研究色彩也是先分解,分析其光谱、波长、振幅等,然后进行理性的搭配组合,创立色立体,将配色系统化、数理化。
而中国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擅长感性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重归纳、综合和感性的直觉与顿悟,讲究有机的辩证统一,讲究整体性、连续性、统一性。中国人表现山川园林,运用的是散点透视,追求对自然的感悟与表现。对色彩的研究注重人文因素,根据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把赤、黄、青、白、黑定为五方正色,与方位、季节、神灵、情欲、味觉、音域等联系起来。
中国的自然哲学强调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注重感受自然,适应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西方文明强调的是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的主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紧张,使人们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哲学观、人文思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2、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包装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追求的是意境,强调的是神似,追求抽象的形式美,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以“神”达“意”,讲究“离形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京剧中没有复杂的舞台布置,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可以表现厅堂、书房、金殿,也可以做床、做山,桌椅具体指什么,要看演员的表演,用简捷,概括的形式来表现象征事物。再如中国画中,寥寥几笔,便可将事物表现的淋漓尽致,齐白石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所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似”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神似”而进行的概括与取舍。中国画中讲求“借物抒情”,画梅、兰、竹、菊,不是单单为了表现自然景物,而是来借喻君子的气节,以具体的形象表现虚无的感受,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更高境界。在包装设计的器形设计中,怎样摆脱自然形象的束缚以概括简练的造型来表现形式之美。如香水瓶优美的曲线,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女性的柔美,体现浪漫与温馨。光滑而挺拔的饮料瓶设计,给人以运动与速度的联想,这都与传统艺术中的舍“形”而取“神”有着相通之处。
中国的传统图形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在传统造型的背后所呈现的美好喻意,形式上受儒、道思想的影响,追求“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的境界,并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象汉代的瓦当,所体现的灵动,飞腾,旋舞之美,盛唐的花鸟纹饰所呈现的华贵、丰腴、充实之美,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朝气,是社会自信、开放、繁荣的体现。传统图形把自然景物人格化,理想化,运用诗意的联想,用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来比喻美好姻缘,幸福和睦。“祥云”“如意”象征平安的竹子、多子多孙的石榴、富贵的牡丹、吉祥的象,喜鹊站在梅梢便是喜上眉梢,莲与鱼在一起便是连年有余,这些“形”与“意”结合,“情”与“理”交融的图形,正是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的再现。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圆满团圆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意志所在。在包装设计中,特别是礼品包装中,美的喻意,祥和的企福,会为包装设计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和民族文化的亲切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平衡和内在的节律,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象中国的国画艺术中有所为“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强调变化中的均衡,是一种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再如中国古建筑中,故宫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形式,所体现出的对称的庄严之美,以及宫殿的建筑中 “礼”的观念运用,以9:5的长宽比来象征天子之居“九五之尊”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五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从形式上体现了比例之美,这些都与现代设计理论中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有着相通之处,如对称、均衡、比例、分割、聚散、韵律等。同样也是包装设计中形式美体现的很好参考。
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处理,多是装饰性的色彩,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受哲学、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如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对的五色“赤、黄、青、白、黑”也正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色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用色偏好。用色上喜欢用单纯的色块化的平面色彩进行对比,产生强烈的装饰趣味,如国画中的工笔重彩,戏剧中的脸谱以及民间彩绘、泥塑、木版年画等都是摆脱了自然色彩的束缚,而寄以情感的抒发,并且有强烈的平面装饰性。为了达到调和的效果,往往通过调整面积的比例,或运用金、银、黑、白等中间色彩进行缓冲,或运用色彩的深浅层次的退晕变化,来产生秩序感。如我国苗、黎等少数民族大多喜欢在蓝、黑等深色底子上绣上鲜艳的花纹,给人产生鲜艳夺目、生动跳跃的感觉,同时大面积的黑色,又很沉稳雅致。人们经过多年的色彩实践,不断地总结提炼,形成了一些程式化的用色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色彩审美意愿和欣赏尺度。如:清代的民间年画中“软靠硬,色不楞”就是鲜艳、浓烈的颜色与柔嫩的色彩放在一起才能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红靠黄,亮晃晃”红黄搭配产生喜庆、华丽的效果。“粉青绿,人品细”粉绿粉青搭配可产生柔美俏丽之感“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这些“画诀”所表达的色彩含义,很符合现代的形式美法则,同时又有民族性和生活气息。在包装设计中我们只有很好的学习体会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配色方法和用色习惯,设计出的包装设计作品才能与我国消费者产生共鸣,易于被领会接受。
3、结语
韩美林认为艺术要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世界艺术的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的末日到来之时。在吸收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我们必须摆正两者的位置。中洋结合,以今为主。古今结合,以今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因此包装设计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民族文化。这绝不是一种复古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对传统的照搬。传承,并不仅仅指在包装设计中加上几个传统纹样,运用上书法字体或加上几个传统符号。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做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包装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在传承的基础上,更要求其发展与超越,积极学习利用国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多借鉴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留心国际流行趋势,用民族文化作为精髓,从形式上寻求升华,形成与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创作出既有传统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包装设计作品,用其传统性与国人对话,用其独特性屹立于世界设计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