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品牌战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争创名牌”。会议文件中引用了营销专家Larry light的话:“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多了。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具市场优势的品牌。”这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我因而想到了我国前副总理薄一波的话:“名牌,是民族工业的精华和骄傲,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两个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根据我们每个人的经验,都一定会同意这种看法的。我们腰包里的那几文钱实在是来之不易,想买东西,必定是左斟右酌,反复思考,期望能得到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结果。在这样情况下,倘见名牌,一定会优先录取,钱也出手得容易,心里还溢满了购物的喜悦。专就北京一地而论,真不愧是首善之区,千年古都,名牌林立,驰誉天下,什么同仁堂的国药、六必居的酱菜、月盛斋的酱牛肉、天福号的肘子、内联升的鞋、盛锡福的帽子、全聚德的烤鸭,如此等等,难以细数。这些名牌的历史,大都超过了美国。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名牌,专靠产品质量。在二三百年的长时间内,兢兢业业,子孙相传,专意保持名牌质量,其困难程度真不下于唐僧取经。
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名牌。有这样的先例在前,今天把创名牌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真可以说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睿智之举了。
然而,我却顿时忧心忡忡起来。我亲眼目睹了一些情况,又听到了一些传闻,在目前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情况下,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市场,这种坏风气使许多人迷了心窍。据说一个酒厂每天向广播电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顿时发了大财。然而泡沫决不会长久存在的,结果是商人已经腾达去,此地空留恶名声。连上述的许多名牌,传闻有个别的已耐不住寂寞,有改弦的动向,搞一点小小的掺假活动。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掺假逐渐会变为大大的掺假,则几百年的盛名会毁于一旦,岂不大可惜哉!岂不大可哀哉!
我诚恳奉劝今天的大小企业家们,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兵法主张“兵不厌诈”,这是未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却万万不能提倡“商不厌诈”,这样做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决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觉得,“诚成企业集团”的“诚、成”二字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唯“诚实”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