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由来在东西方的经济发展历史中都能找到源头。资本主义萌芽早期,意大利威尼斯的金匠银匠为了证明产品的真实性会在金器银器上铭刻自己的姓氏,后来演化成商品贸易时打在外包装上的印记。而在中国,品牌可追溯到陶瓷的生产,手工匠们在陶瓷上的印记就是最早的品牌来源。
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brandr",意为"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或劳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出现是为了区别生产者,亦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法国品牌专家让·诺尔·卡菲勒指出"品牌的出现是伴随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而来的"。这是因为没有品牌的产品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不安全,例如,患者在就诊时更愿意到大医院找主任医师看病或者是挂专家号,用药时更愿意使用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牌产品也是为了消除不安全感。除了增强安全感之外,满足其它消费心理也是导致品牌偏好的重要原因。例如,有资料表明万宝路香烟消费者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其口味,而且也愿意频繁地把万宝路香烟盒展示给他人看。
无论是从品牌的渊源出发,而是从品牌的定义着手,都能很明确地感受到品牌的根本目标在于区分生产者,也就是便利消费者的识别。
品牌设计,或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的组合,是品牌建设、品牌管理的基础,这是因为品牌需要通过传播才能发挥作用,而传播的对象就是品牌设计。如果一个品牌都很难为消费者所识别,就很难谈及被消费者所理解、接受和传播,那么,消费者怎么会忠诚地信服这个品牌呢?因此,“便利消费者识别”就是品牌设计的本义。拿IBM来说,作为公司的法律注册名称,用“IBM”还是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只是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的代名词,区别不会太大;但作为个人电脑产品的品牌来说,消费者更容易识别 。
便利消费者识别,是市场导向观念的具体反映。例如,国外品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找一个对应的中文名称,这是其本土化的要求,更是贯彻市场导向理念的具体体现:便利中国消费者的识别。
便利消费者识别,也是满足目标消费人群需求的具体反映。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不仅仅顺应了品牌设计的简约之风,而且从品牌传播的效益角度来看,在品牌名称的选择上更是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把品牌所涉及的主要业务内容也表达在内。例如,通过网络销售玩具的公司就把品牌设计为 ,多简洁明了。
在品牌培育的过程当中,由于有些品牌名称并没有太多的经济含义(如HP只是两个创始人首字母),因此,有些品牌为了顺带传播品牌的理念,于是在品牌设计当中出现了品牌理念,如
和。
企业可以企求品牌本身附带更多的信息量,不过,品牌的本义是便利消费者的识别。在全球化日趋深入的今天,中国企业应该牢牢把握品牌设计和发展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更新品牌设计、创立品牌之时坚决贯彻市场导向的理念,以便利消费者识别为设计准绳,回归品牌的本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品牌的传播,实现品牌传播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